成都附近学生400块钱三小时商务,在宾馆怎么联系妹子呢,100块钱的快餐小姐,同城附近200米约

加入我们| 收藏本站

把握海洋经济战略机遇,发挥海河联运独特优势,着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2-05-15 11:10:00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嘉兴作为国家长三角区域发展、海洋经济发展两大战略的交汇点,作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北翼”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海河联运独特地理条件的地区,要牢牢把握机遇,发挥我市海河联运优势,着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为此,九三学社嘉兴市委会通过深入调研,就把握海洋经济战略机遇,发挥海河联运独特优势,着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海河联运 ,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1、区位和港口优势。嘉兴市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地带,濒临杭州湾,毗邻上海洋山港及宁波-舟山港,拥有浙北地区唯一的出??凇K孀派虾9屎皆酥行牡匚坏娜妨⒑蜕虾8鄹劭诘淖蜕?,嘉兴港作为配套港与喂给港的作用越来越大,进出货物大量增加,如煤炭、石油、化工类货物在此分流。截至2010年底,嘉兴港拥有沿海生产性码头泊位32个,其中万吨级码头泊位19个。

2、海河联运优势。嘉兴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水运条件十分优越。全市内河拥有等级航道224条,航道里程达1950公里,其中四级航道4条,五级航道2条,内河码头泊位1650个,其中500吨级及以上的泊位264个,300吨至500吨级的泊位409个,并且与浙北、苏南、上海等周边地区共同构成了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内河航道网,嘉兴内河港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特别是嘉兴具有前海后河的独特地理条件,境内的内河干道可直达嘉兴港或上海(外高桥)港,形成海河联运直通。

3、腹地产业优势。支撑嘉兴水运业发展的腹地主要是杭嘉湖及苏南地区,该地区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带动全社会物流服务需求总量的快速扩张。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2003年江浙沪两省一市的全社会货运量达24.5亿吨,预计到2020年将翻一番,达到50亿吨左右。随着“长三角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及嘉兴临港工业的发展,石化、装备制造业等重化工业发展明显加快,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需求增长态势强劲,这为嘉兴水运业发展提供了充足货源。

二、大力发展海河联运 ,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

1、缺少系统规划引领?!熬盼濉币岳矗涡怂淙幌群蟪鎏?span style="color:black;">《嘉兴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嘉兴港总体规划》、《嘉兴市内河航道规划》、《嘉兴内河港总体规划》。但由于受行政区划等诸多因素影响,如何发挥海河联运优势,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到目前为止仍缺少系统和完整的规划。由于缺少系统规划引领,与海河联运有关内河港池规划建设、内河“联网”航道规划建设、内河货物集散骨干码头规划建设以及沿河临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等之间缺乏整体性和相互衔接,甚至存在脱节现象,从而影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河联运优势有效发挥。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航运业由航道(线)、港口(码头)和运力(船舶) 三要素及其他服务配套行业构成。从大力发展海河联运需要来看,我市在航道(线)、港口(码头)和运力(船舶)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滞后。一是海河联运重要节点—内河港池建设滞后和脱节,已经成为发展海河联运的最大“瓶颈”。二是从总体看内河码头普遍存在规模小、设施差、效率低现象,很难适应海河联运大发展。三是部分支线与主干线未全部贯通,存在断点,造成内河航运不能完全发挥效能。

3、海河联运优势带动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海河联运是嘉兴一大优势。它除了促进水运业自身发展外,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依托海河联运,推进港口物流和临港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依托乍浦港在滨海新区发展引进了英荷壳牌、德山化工、浙江信汇等一批临港工业和建设了“嘉兴·中国杭州湾钢贸城”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成为嘉兴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如何依托海河联运优势,拓展嘉兴临港工业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腹地,充分发挥海河联运优势带动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把握海洋经济战略机遇,发挥海河联运独特优势,着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若干建议

1、把握机遇,加快制定海河联运发展整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的指导作用。今年,省委、省政府将积极创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列为浙江省实施“三大国家战略”首位战略。嘉兴作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北翼”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牢牢把握发展海洋经济战略机遇,加快制定海河联运发展整体规划 ,发挥海河联运独特优势,推进区域经济战发展。海河联运发展整体规划内容应包括与发展海河联运相配套的内河港池及内河航道“联网”工程建设规划、内河货物集散骨干码头建设规划、沿河临港产业发展规划等,并注意有关规划的相互衔接性,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突出重点,加快海河联运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制约我市海河联运发展的“瓶颈”。一是进一步加快海河联运重要节点—内河港池建设。内河港池是海河联运的重要节点,也是实施海河联运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十五”以来,嘉兴港乍浦、独山、海盐三大沿海港区码头设施建设蓬勃发展,但作为实施海河联运重要节点――内河港池建设缺乏总体布局规划,建设进程也明显滞后。对此,必须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大力度,加快海河联运内河港池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快“联网”航道工程建设。我市虽然已有内河航道建设基础较好,四通八达,与周边地区共同构成了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内河航道网,但要大力发展海河联运,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以杭平申线航道(嘉兴段)改造为重点的“联网”航道工程建设,真正实现内河港与海港之间的无缝衔接。三是进一步加强内河货物集散骨干码头建设。要紧紧抓住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海河联运发展的契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与海河联运相配套的集货物装卸、运输、仓储、中转为一体,具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大型水陆货物集散骨干码头(作业港区)建设,促进内河运输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嘉兴交通综合运输能力。

3、发挥优势,积极发展港口物流、临港工业等相关产业,推动区域经济战发展。海河联运既可大幅度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又能使宝贵的港口岸线资源得到延伸和拓展。因此,要充分发挥海河联运优势这一优势,大力扶持和发展港口物流、临港工业等相关产业。长三角是我国城市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我市要利用海河联运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和大宗货物交易市场,把我市建成长三角大宗物资的物流集散基地、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同时,要利用海河联运优势,结合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围绕推进“三大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沿河产业园区,拓展临港工业腹地,优化我市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推动我市区域经济发展。

4、加强领导,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把海河联运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嘉兴港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海河联运港之一,是长三角港口群中独一无二的海河联运枢纽中心。建议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海河联运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推进海河联运发展,海河联运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要加强领导。海河联运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关联度高,必须加强领导,特别是要加强海河联运总体规划和内河港池、“联网”航道工程建设协调,建立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完善政策。从目前状况看,我市要大力发展海河联运,还需要大投入,推进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对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按照“权、责、利”相统一原则,完善有关政策,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推进海河联运发展。三要合力推进。我市海河联运事业发展需要相关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特别是滨海有关县(市、区)的相互配合,合力推进,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