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附近学生400块钱三小时商务,在宾馆怎么联系妹子呢,100块钱的快餐小姐,同城附近200米约

加入我们| 收藏本站

关于加快市本级农村“通村达户”供水管网建设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09-08-12 09:09:00

我市地处平原水网地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水环境恶化造成水质型缺水;另一方面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必须限制地下水开采,从而严重影响到我市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对此,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2006年初制定出台了《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市本级城乡一体化供水的实施意见》。根据上述《意见》的要求,在市水务集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努力下,市本级一级供水主管网预计到今年底可以全面通达各建制镇,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完成阶段性目标。但农村“通村达户”供水管网建设由于受诸多因素,特别是资金短缺因素制约,各地进展不一,而在整个农村供水管网建设过程中,一级供水主管网建设是供水的前提,“通村达户”供水管网建设则是发挥整个供水工程作用的基础。若“通村达户”供水管网建设改造工作滞后,将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以及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总体效益的发挥。

一、“通村达户”供水管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量大,任务艰巨。据秀洲区有关部门测算:全区“通村达户”供水管网需要建设总长度为1650公里,其中二级供水管网工程规划长度为153.6公里,目前已完成82.8公里;三级管网长度约1500公里,目前仅处于建设改造试点阶段。因此,“通村达户”供水管网建设工程量大,任务艰巨。

2、投资量大,筹资困难。据南湖、秀洲两区有关部门测算,二级管网建设费用南湖区需新建管网75 .17公里,资金3579万元;秀洲区需新建管网153.6公里,资金6639万元。目前已实施的二级管网工程中以区投入为主,其中区90%,镇10%。而且三级管网建设所需的资金更大,其中南湖区需投入10737万元;秀洲区需投入8000-9000万元。根据以往政策这部分资金除省、区作适当补助外(主要指列入省千万农民饮用水项目后省财政的补助以及区财政配套补助),主要由镇、村和农户负担。从总的情况来看,“通村达户”供水管网建设投入大,各级负担重,特别是镇、村和农户负担相对更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筹资难度很大。

3、涉及面广,进展滞后。农村供水管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也就是说无论是自来水新覆盖户,还是老用户(指以地下水作为水源供应的)都将涉及,前者需要新建设二、三级管网;后者则需要对原有二、三级管网进行改造,有些则需要彻底改造。因此,涉及面很广,特别是前期的摸底规划工作量大,宣传引导任务重,具体筹资也很艰巨。同时,各地在上述方面的工作进展大都滞后,特别是还没有明确的工作时间表。

二、加快农村“通村达户”供水管网建设的建议

1、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加快农村供水管网工程建设,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一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市政府将“通村达户”供水管网建设列入今年的政府实事,并制定年度行动纲领和工作时间表,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职责,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农村供水管网工程建设,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2、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供水管网工程建设。 鉴于“通村达户”供水管网建设工程量大,投资数额多,筹措资金难度大,建议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多方筹措资金,特别是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量,加快推进“加快农村供水管网工程建设”。(1)进一步争取上级资金对农村三级管网建设的支持。要通过尽快完成各镇三级供水管网全面系统的工程建设规划,将农村供水管网工程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工程项目包装,积极争取市以上资金的立项投入。(2)进一步加大市、区两级财力对“通村达户”供水管网建设的投入。应该说在城乡一体化农村供水管网建设上,市、区两级政府在一级主管网和二级骨干网的建设中承担了主要任务,筹措并投入了主要资金。但由于第三级管网建设投资规模最大,并且又要在短期内完成,如果与以往一样仅靠镇、村和受益群众负担,筹资难度将很大,甚至影响工程建设进行和入户覆盖率。因此,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在分别承担一、二级管网主要建设任务同时,作为政府支持和引导,也应以一定比例(如市、区两级各承担15%左右)采用以奖代补形式支持三级供水管网建设,以减轻镇、村两级负担和激励群众积极参与,加快推进农村供水管网工程建设。

3、总结各地经验教训,完善农村供水体制。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各地目前供水体制的多样化。各地要在这一轮农村供水管网工程建设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体制。鉴于农村供水管网工程具有高度的公益性,因此笔者认为在供水体制上,要坚持政府举办为主,具体可采用“国有、民办、公助”形式,即“国有”——政府举办或政府控股;“民办”——采用市场运作模式;“公助”——政府按政策给予必要补助。各地实践证明,这类体制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有利于明晰产权;有利于保护群众合法利益。

4、加强宣传,进一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市本级城乡一体化供水工作的宣传,特别是要宣传各地群众积极参与、主动出资支持“通村达户”供水管网建设典型事例,使之家喻户晓,努力营造“全民参与、人人支持”的社会氛围,为市本级城乡一体化供水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