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附近学生400块钱三小时商务,在宾馆怎么联系妹子呢,100块钱的快餐小姐,同城附近200米约

加入我们| 收藏本站

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进一步推进我市河道综合治理

发布时间:2012-05-15 11:14:00

我市域地势低平,河湖密布,属典型平原河网地区,河道总长1.3万公里左右,其中国家定级航道约2000公里,一般河道约6000公里,小河小浜约5000公里。河道分布密度每平方公里约3.5公里,河面总面积268.93平方公里。境内的许多河流主要是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辈们,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子子孙孙挖河筑堤,逐渐形成了现有的河网水系格局,从而不断满足梅汛台涝期排涝抗涝的需要,满足农耕社会一家一户耕作灌溉的需要,满足城乡居民取水、淘米、洗菜、洗衣的生活需要,满足们水路运输出行的需要??梢运导涡说暮油窃谒秤ιΨ⒄梗欢鲜视θ嗣巧?、生活和生存需要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它就象“血管”一样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提供养分。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使我市依旧的河网生命力在衰退,昔日众多小河小浜的许多功能在消退,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河道排涝抗涝功能和水体自净能力日益下降。在农耕社会时,我市河道的常年清淤主要依靠“罱河泥”这一农事传统完成的。“罱河泥”一方面将农耕生产、生活尾水、自然降雨泾流入河的淤泥和垃圾用作农业生产的肥料,同时也疏浚了河道湖泊,延续了河湖的生命。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化肥大量使用,“罱河泥”这一农事传统开始被放弃,百姓们不再对河道常年清淤?;?,许多小河小浜呈现上面一层水草垃圾,中间几十公分臭水,底下一、二公尺淤泥的现状,河道排涝抗涝功能和水体自净能力日益下降,并且大多数小河小浜水质属五类或劣五类。

二是小河小浜的许多生产、生活功能逐步消退。在农耕社会时代,我市城镇因河而兴,村落围浜而建,人们依靠小河小浜进行农田灌溉,依靠小河小浜取水、淘米、洗菜、洗衣,依靠小河小浜运输出行,可以说有村落必有小河小浜,有小河小浜才有村落。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居住集聚化、交通路网现代化、城乡供水管道化、灌溉排涝机电化,小河小浜的许多生产、生活功能逐步消退,而且不少已经成为废河废浜,成为天然的垃圾场,成为病菌繁殖的场所。

鉴于上述情况,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河道水系出现的新情况,对我市河道水系进行重新规划,科学指导,进一步推进我市河道的综合治理,使我市河网水系功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水环境治理目标,为全力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河道水系综合治理

考虑到我市河道是一个相互连接成网的有机整体,建议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水利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各县(市、区)水利部门,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我市流域内现有不同河道等级和功能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并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不同功能的需要,按照水域占补平衡的原则,对我市河道水系进行一次重新规划,定级分类,科学指导河道水系综合治理。对于国家定级航道和骨干河道,要根据通航和排涝的需要治理重点主要放在拓宽和加深上,不断提高其通航和排涝能力;对于一般河道,要根据排灌、运输和生态功能的需要治理重点主要放在水系优化和河道疏浚上,减少断头浜,提高水体的流动性和自净能力,为改善河道水质创造必要条件;对于一些小溇浜和废河废浜,则根据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需要进行疏浚,或结合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填河填浜综合开发利用。

二、突出重点,大力推进小河小浜综合治理

从目前我市不同等级河道现状情况看,小河小浜淤积和水质恶化的矛盾最为突出,是当前河道综合治理的重点,也是最为迫切的部分,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十二五”期间要突出重点,大力推进小河小浜综合治理。同时注重“三个结合”:一是小河小浜综合治理与优化水系布局相结合。我市小河小浜长度约5000公里,占河道总长度的35%,水域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在历史上这些小河小浜曾经为我市农村经济和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一轮小河小浜综合治理过程中,有关部门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建设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的需要,对现有小河小浜水系进行重新规划,不断优化我市的河网布局。二是小河小浜综合治理与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相结合。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使我市现有的许多小河小浜已经失去原有功能,其中约三分之一以上已经成为废河废浜。在小河小浜综合治理过程中,对于那些失去必要功能的小河小浜,特别是废河废浜,应结合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进行填土平整开发,这样既可以提高国土综合利用率,又可以从根本上消灭废河废浜垃圾场,减少病菌繁殖的场所。三是小河小浜综合治理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小河小浜主要分布在我市广大农村地区,其生态治理也是建设“美丽乡村”重要内容。在小河小浜综合治理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河道的湿地生态环境,以自然生态型护岸为主,注重岸边、河堤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淤积,净化水质,努力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三、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河道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加强河道综合治理,是建设生态市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市委、市政府要把河道综合治理作为“十二五”期间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务,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11]1号)文件的具体体现,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河道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扎实地推进河道综合治理。一是不断完善河道综合治理责任机制。河道综合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周期长,单靠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市委、市政府要加强对河道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和协调,制定河道综合治理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职责,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共同做好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河道综合治理财政投入机制。水利是国民经济命脉。2011年中央第一次专门就水利问题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并将大兴水利列入“十二五”期间“三农”政策首位。因此,各级政府应抓住机遇,积极筹措河道综合治理资金,加大河道综合治理经费投入,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以市、县两级财政为主体的河道综合治理投入机制,为河道综合治理提供经费保障。三是积极探索河道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河道综合治理包括河道疏浚、水质保护、水面保洁、河堤养护和绿化等诸多环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河道综合治理成功经验,积极探索行之有效工作机制,使河道综合治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建立健全河道综合治理目标考核机制。加强市域内河道综合治理既是一项关乎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与居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因此,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河道综合治理目标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